欢迎访问中国沼气网!
     首页  >   沼气技术  >  工程案例

北京市半截河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实现了农村生态循环模式

发布时间:2016-08-17 来源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信息网

    近年来,北京市通州区始终围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探索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发展的新方向,并以通州区永乐店镇半截河沼气站为试点,初步形成了以半截河村为中心的区域性的生态循环模式。 

      工程概况

    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半截河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于2006年建设,2007年投入使用,工程总投资289万元。工程发酵容积950立方米,以村庄及附近的农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包括牛粪、入厕粪污、种植植株残体、废弃食用菌棒等,工程每天可处理农村、农业废弃物1015立方米,供气户数865户。工程正逐渐成为农村农业生物质废弃物处理的枢纽,形成区域性的农村生态循环模式。

在此模式中,沼气工程不再以供气为主,而是以农村农业、生活的废弃物处理为主,起到改善农村生态、生活环境的作用,今后通过规模扩大和工程的逐步完善,带动周边生态环境改善,并最终使沼气站实现商业化托管,逐步实现盈利。

改造升级

    永乐店镇半截河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作为通州区农村生态循环模式建设的试点,近年来,逐步进行了以下几方面改造:

    2013年,搭建了沼气工程远程监测信息平台,远程监测工程的运行效果,指导项目运行。工程生产数据的量化及远程获取,为下一步多原料发酵效果监测奠定了基础。

    2014年,完成了前处理升级改造,配置了农业废弃物粉碎设备,增加了植株残体上料口和入厕粪污上料口,使工程具备了多种原料的处理条件;此外,在前处理环节增加了阳光间,提升来料温度,出料端配置了沼肥固液分离设备。同时,结合北京市北运河流域面源污染防控项目,建成年产2.5万吨沼肥有机肥生产线。

    2015年,开展了多原料发酵试验,验证了多原料混合发酵的可行性。同时,进行了发酵增温系统改造,发酵罐体进行100毫米厚聚氨酯发泡保温,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换热系统,替代原有燃煤锅炉,降低了常规能源消耗,实现清洁生产。此外,引进了沼肥有机肥、沼肥基质压块设备,增加了沼肥产品形式,加速了生态循环模式的成型。

通过对沼气站的改造升级及其附属沼肥生产线的建设,永乐店镇半截河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总体构建起“农村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利用-产品盈利”的模式。

工程亮点

    1. 多原料发酵模式建立

    实现多原料混合发酵是农村地区以沼气工程为枢纽的农村生态循环模式中的关键环节,多原料发酵是否可行、产气量是否有较大的影响、多原料发酵残余物成分是否适合生产沼肥有机肥,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农村生态闭环模式的形成。半截河沼气工程在科学论证了多原料发酵可行性、产气影响及制肥条件后,正式运行多原料混合发酵工艺。现如今,工程逐步成为本村及周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的枢纽,实现了从单一的炊事供气向农村环境治理方向的转变。

    2. 太阳能发酵增温系统替代燃煤增温系统

    保证沼气工程的发酵温度,对工程产气率、产气量、原料利用率和有害菌杀灭率均很关键。北方地区冬季寒冷,要保证发酵温度,很多工程是使用燃煤锅炉进行发酵增温。按照北京市政府“减煤换煤、清洁空气”行动要求,2015年,通州区农村能源办公室积极探索沼气工程发酵增温方式的新途径和新工艺,最终确定用太阳能热水增温系统替代原有燃煤锅炉为沼气工程增温。201510月,半截河沼气工程锅炉替代改造工作完成,安装了403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安装了1个太阳能过渡水箱,并对厌氧发酵罐进行了重新保温。经过去年一个冬季的运行,减煤效果显著。

    3. 沼液余热回收利用

    为进一步回收沼液中的余热,该工程还安装了余热回收系统。在沼液池中密集盘管,通过慢循环将沼液池中的热量换到余热回收水箱中,提升进料温度,减少入料对主发酵罐的冷冲击。

 

 

上一篇:2016年规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试点项目 下一篇:北京市夏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