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沼气网!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要闻

安徽蒙城:“内外兼修”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0-12-24 来源 :安徽日报

  蒙城县坚持以基层党建为统领,抓住产业振兴的“牛鼻子”,培育乡村人才,涵养文明乡风,让村民既鼓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基层“微力量” 汇聚大能量

  “叔,庄东头的志友因地边纠纷,跟邻居吵起来了,你快过来处理一下吧。”“好,我这就过去。”挂了电话,匆匆扒拉几口饭,王启才急着赶了过去。

  “村里琐事多,既然大伙信任我,我就要把小组长的事干好。”1221日,蒙城县漆园街道黄寨村郁油坊庄村民组长王启才对记者说,庄里大到修路建桥,小到邻里纠纷,都是他的职责。“王启才当了四年小组长,为群众干了四年家事,他办事公道正派,赢得村民一致好评。”漆园街道组织委员于胜飞说,去年郁油坊庄修水泥路,修路过程中,部分村民以占用自家土地为由阻碍施工,王启才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最后工程得以顺利进行。“路通了,原先有意见的村民出行方便了,对起初反对修路都觉得不好意思。”村民郁志田说。

  近年来,漆园街道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以“能否为群众办实事”为标准来发展和培养党员,一批群众威信高、责任心强、文化程度高的退役军人、致富能手被选为村民小组长或培养为预备党员。“乡村振兴需要建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神经末梢’,村民小组长是群众的‘身边人’,在群众中有威信,做群众工作有优势。”于胜飞说。为发挥村民小组长的作用,漆园街道在发展党员、一事一议、低保评审等工作中上,充分听取村民小组长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正式文件形式对村民小组长的职责进行量化,让其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信访维稳等中心工作。2019年以来,该镇先后有26名党员村民小组长成为村党支部中心成员,9名小组长被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4名小组长被发展为正式党员。

  “小组长不是官,但通过党建工作激发出新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基层工作。”蒙城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县把人才振兴置于乡村振兴首位,实施了“百千万”人才强村工程,让更多优秀人才向农村流动。近2年来,该县将扶贫小组长、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以及蒙城籍高校毕业生等6000多人纳入全县人才库,为乡村振兴培养储备人才;同时还选派150名农技专业技术人员和60名科技特派员,采取包村联户、结对共建等方式服务乡村发展,并以农村紧需的电商营销、乡村旅游、农机农技专业等为重点,加强人才教育培养。今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13期、培训671人次。

  产业接地气 发展成色足

  “村里产业转型早,今年不仅没受疫情影响,各类蔬菜反而比往年更畅销了。”近日,蒙城县板桥集镇双鹿村党总支书记刘娟对记者说。

  前几年,刘娟从打工地返乡后便在家乡扎了根。2018年,村两委换届时,刘娟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从那时起,刘娟就带领全村人搞特色蔬菜种植。“城里人爱吃啥咱就种啥,城里人稀罕啥咱就种啥。”刘娟对村民们说,一定要种优质无公害蔬菜,村里与当地著名蔬菜生产种植企业精益诚公司对接,种起了西兰花。“符合精益诚公司要求的西兰花,不仅内销长三角地区,还出口欧美、日本等。”刘娟告诉记者,村里流转1200亩土地专门种西兰花,从种子、农药到化肥,全部按照精益诚公司的要求规范操作。

  今年,双鹿村与精益诚公司签订订单,种植的西兰花、土豆等蔬菜将会出现在上海市民的餐桌上。“一个皖北小村竟然融入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优化产业结构带来累累硕果。”亳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双鹿村集体经济增长。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7万元,今年预计将突破80万元。2014年该村被确定为贫困村时,建档立卡贫困户达145505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0%,如今该村已全部脱贫,产业兴旺为双鹿村夯实了发展底气。

  “通过几年的脱贫攻坚,像双鹿村这样由‘后进’变‘先进’的村很多,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据介绍,该县通过实施集体经济“百千万”工程,全县确定“扶强扶优”村27个,整合项目资金2322万元,实现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32.2万元。截至目前,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量9367.20万元,村均30.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

  该县积极探索“种肥供应、植保防控、秸秆利用、机械作业、粮食收储、订单加工、保底收入”七统一综合农事托管社会化服务模式,目前全县实施综合农事托管的行政村142个、村民组1286个、农户88070户,托管面积700524.4亩。仅精益诚公司就与全县45家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签约,建成上海市外蔬菜外延基地面积3.8万亩,落实建设资金3675万元,将蒙城打造成为上海市蔬菜供应基地之一。

  文明树新风 振兴路更宽

  1220日上午,记者走进双涧镇李寨村,只见农舍错落有致,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房前屋后的花木环绕。村里文化墙上展示的“村规民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引人注目,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村里的环境也比以前好多了。”正在广场锻炼身体的张大爷开心地说,村民不仅腰包鼓了,环保意识也明显提高,随地乱扔垃圾现象越来越少了。

  “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广大群众,引导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让他们明白自己既是参与者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李寨村党总支书记李在胜对记者说,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该村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引导群众利用旧砖头、旧瓦片等铺设房前屋后的小路,参与修建村休闲广场、文化长廊等,既实现废旧资源再利用,又可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留住浓浓乡愁。

  “正是靠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李寨村正一点一滴地蜕变。”李在胜感慨地说,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村里建了村民活动广场、文化大礼堂、寻根文化广场等,村里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了,有上级送戏下乡,也有村民自己组织的活动。

  “以前,办红白喜事村民都讲排场,人情往来负担重。如今,村里修订了‘村规民约’,倡议喜事新办、丧事从简,移风易俗遏止农村陋习。”李在胜补充说。

  “产业发展富了群众口袋,文明新风‘吹进’群众脑袋,内外兼修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蒙城县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县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常态化开展“蒙城好人”“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营造全社会礼遇好人的价值导向;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深化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巩固“清洁村庄”建设成果;健全完善“一约四会”,以富有新时代气息的村规民约“约”出文明乡风。




上一篇:中国沼气学会换届 40年圆满履职9届 ——中国沼气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纪实 下一篇:广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