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沼气网!
     首页  >   清洁能源  >  秸秆利用

秸秆利用“十大模式”助力我国秸秆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7-12-08 来源 :农机前沿

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量大面广、种类丰富,那么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秸秆最适合的处理方法是什么?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介发布秸秆农用十大模式的通知》,就秸秆的利用给出了权威的建议。

东北高寒区玉米秸秆深翻养地模式

基于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所处的气候与生态条件,以“深翻还田”为核心,通过促进农机农艺技术的结合。联合收割机收割玉米后,将玉米秸秆粉碎均匀抛洒地面,然后用重型拖拉机深翻还田,在春季进行耙平,开展下一季农事生产。

西北干旱区棉秆深翻还田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通过集成机械粉碎和深翻还田技术,利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刚收获完的棉花秸秆粉碎后均匀抛撒于土壤表面,然后进行耕翻掩埋。

黄淮海地区麦秸覆盖玉米秸旋耕还田模式

基于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轮作种植制度,在小麦收获季节,利用带有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联合收割机将小麦秸秆就地粉碎,均匀抛撒在地表,直接免耕播种玉米;在玉米收获季节,用秸秆粉碎机完成玉米秸秆粉碎,然后采用大马力旋耕机趁秸秆青绿时进行旋耕,完成秸秆还田作业后播种小麦。

黄土高原区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模式

在作物收获后,将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土地不进行翻耕,翌年采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或进行表土层耕作播种,防止水土流失,降低生产成本。主要作业环节包括作物收获→秸秆粉碎处理→土壤深松→表土作业→免耕播种→田间管理等。

长江流域稻麦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模式

农作物秸秆通过机械化粉碎和旋耕机作业直接混埋还田,配套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秸秆还田在培肥能力和增产增收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目前长江流域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秸秆直接还田技术。

华南地区秸秆快腐还田模式

早稻收割后,将秸秆就地粉碎,并保持一定的水层,通过化学腐熟剂、生物腐熟剂双重作用,实现秸秆在短期内快速腐熟还田,从而不影响晚稻插秧,并有利于提高土壤的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肥种养结合模式

“秸--肥”种养结合模式是指农作物秸秆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处理方法,添加辅料和营养元素,制作成为营养齐全、适口性好的牲畜饲料。包括作物种植、秸秆收集、饲料加工、畜禽规模化养殖和有机肥生产等若干支撑环节。

--肥能源生态模式

利用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秸秆制取沼气,通过管道或压缩装罐供应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或者提纯后制取“生物天然气”供车用或工业使用。秸秆制沼气后的沼渣、沼液可直接还田,也可经深加工制成含腐殖酸水溶肥、叶面肥或育苗基质等,应用于蔬菜、果树及粮食生产。

--肥基质利用模式

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与其他原料混合或经高温发酵,配制而成食用菌栽培基质,食用菌采收结束后,菌糠再经高温堆肥处理后归还农田。

--肥还田改土模式

将农作物秸秆通过低温热裂解工艺转化为富含稳定有机质的生物炭,然后以生物炭为介质生产炭基肥料,并返回农田,以改善土壤结构及其他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

2017年,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农业部都把发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和燃料化的“五料化”应用放到了重中之重,在政策利好下,相信2018年我国秸秆产业的转型升级有望到来!

 

 

上一篇:海伦市大力推进秸秆压块燃料利用 下一篇:绥化市推进“四化”措施提高秸秆利用率